近日,一个词引发广泛的关注,那就是“三次分配”!“三次分配”出自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。此后腾讯率先在近4个月内连续投入1000亿元资金,发挥了企业在“三次分配”中的主观能动性。
什么是“第三次分配”?
这个概念在国内最早是由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的,现在它才出现在了官方话语体系中。按照厉以宁的说法,从最朴素意义上解释:
一次分配就是工资,由市场主导;
二次分配就是社保,由政府主导;
三次分配就是公益,由社会道德驱动。
简单来说,初次分配是由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的分配,一般是通过工资和年终奖来体现;二次分配是由政府通过税收、社会保障支出等进行的再分配;三次分配则是在道德力量的推动下,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。
三次分配正在成为开创中国特色公益慈善道路、走向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政策抓手。
从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精神传递的信息有:
“构建初次分配、再分配、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”;
“形成中间大、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”;
“合理调节过高收入,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”。
也就是说,为推进共同富裕,管理层推出了一系列顶层设计,包括构建初次分配、再分配、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,加大了税收、社保、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。
那么,如何才能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呢?作为参与收入分配的重要的政策工具,税收理应在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。十四五规划的税制改革的目标是要优化税制结构,健全直接税体系,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。这里与这三次分配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。
有媒体解读称,后续或将有一系列措施出台,例如:
严格限制、监管过高收入人群的收入:明星、网红主播、各种高净值人群等;
开征财产税:遗产赠与税、房产税等;
针对行业龙头的税收政策改变;
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申报与征收,打击非法所得,尤其是灰色收入、隐匿收入、海外收入等等。
有业内人士指出,今年受到严监管两个行业:房地产和教培,都与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关。因为高房价和高教育成本都会加剧贫富差距,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。
当前的形势,对高净值人士的税务规划、身份规划都提出了新的要求,如何做好有利于财富传承的整体规划已成为当务之急。
合理的税务规划、优化资产配置结构、分散投资,不论对于富人还是中产阶层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,也是进行资产配置不可忽视的一步。
无论当下的环境怎样变化,通过投资入籍获取第二身份的背后,都是富人或者中产阶级的远见卓识与深谋远虑,是他们对于精英教育、财富保障、事业拓展的全球化布局思维。
海辰出国官方微信公众号
· Welcome to follow this account ·